世界茶葉產銷形勢
執(zhí)筆人:梅宇、梁曉
2019年,全球宏觀經濟整體繼續(xù)呈疲弱態(tài)勢。美歐日等主要發(fā)達經濟體經濟進一步放緩,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也出現放慢跡象。分領域看,世界工業(yè)增長低緩,貿易表現低迷,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,下行壓力持續(xù)加大。
中國與印度是全球茶葉主產國與主消費國,也是全球經濟增速較快的兩大發(fā)展中國家。在中、印兩國的強勢帶動下,2019年全球茶業(yè)繼續(xù)保持穩(wěn)步增長??傮w表現為:茶園面積繼續(xù)擴大,茶葉產量保持增長,出口量持續(xù)緩增,價格穩(wěn)中略增,消費需求緩慢釋放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等新興茶葉消費市場成為全球茶產業(yè)關注的重點。但從全球茶產業(yè)的角度看,健康、協調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仍是重要命題。
產銷
?。ㄒ唬┥a情況
1.茶葉種植
據國際茶葉委員會(ITC)統計數據,2019年世界茶園面積達到500萬公頃,較2018年增長2.5%。2010-2019年十年間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增長了116萬公頃,2019年比2010年增長了30.2%(圖1),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.5%。
分國家看,茶葉種植面積在10萬公頃以上國家有6個。其中,面積最大的仍是中國,2019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為306.6萬公頃,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61.4%;印度穩(wěn)居第二,茶葉種植面積為63.7萬公頃,占全球12.7%;其余依次是肯尼亞26.9萬公頃,斯里蘭卡20.3萬公頃,越南13.0萬公頃,印度尼西亞11.4萬公頃(表1)。
2.茶葉產量
據國際茶葉委員會(ITC)統計數據。2019年,在中國茶葉產量增長的強勢帶動下,全球茶葉總產量延續(xù)增長勢頭。2019年世界茶葉產量達到615萬噸,較2018年增長3.1%,增速略有放緩。2010-2019年十年間世界茶葉產量增長了185.1萬噸,2019年比2010年增長了43.1%(圖2),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.1%。
分國家看。2019年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一的仍然是中國(279.9萬噸),第二的依然是印度(139.0萬噸),排位第3-10名的依次是肯尼亞(45.9萬噸)、斯里蘭卡(30.0萬噸)、土耳其(26.8萬噸)、越南(19.0萬噸)、印尼(12.9萬噸)、孟加拉(9.6萬噸)、阿根廷(7.7萬噸)、和日本(7.65萬噸)(表2)。位居前十的國家中,除中國大幅增長外,孟加拉國產量增長明顯,增速達到17%,印度和越南小幅上漲;其余國家產量均不同幅度減少。中、印兩國茶葉產量仍穩(wěn)居全球前二,兩國茶葉總量達418.9萬噸,占到世界茶葉總產量的68.1%。
(二)銷售情況
據國際茶葉委員會(ITC)統計數據。全球范圍內,根據世界各主要茶葉出口國家和地區(qū)(包含主要再出口國)的海關數據統計顯示:在茶葉生產國家和地區(qū)中,2019年,出口量超過1萬噸的茶葉生產國和地區(qū)達到14個,中國臺灣地區(qū)的出口均價最高,為12.09美元/千克;其次是中國,近年來中國茶葉的出口均價持續(xù)上漲,2019年達到5.51美元/千克;排在第三的是斯里蘭卡4.57美元/千克,而肯尼亞茶葉出口量雖然全球最大,但出口均價相對較低,僅2.33美元/公斤。日本茶葉出口量保持在5000多噸,但出口均價全球最高,達到了26.41美元/千克,巴西的出口均價也達到了6.09美元/千克。茶葉消費國家和地區(qū)的再出口均價相對較高,法國再出口均價為21.38美元/千克,其次是德國,為10.98美元/公斤,英國為7.11美元/公斤(圖3,表3)。
從全球各大茶葉拍賣行交易情況看。2019年全球主要茶葉拍賣市場交易量為141.86萬噸。交易量居世界第一的是肯尼亞蒙巴薩拍賣行(45.4萬噸),第二的是斯里蘭卡科倫坡拍賣行(29.05萬噸),排位第3-10名的拍賣行依次是加爾各答(?。?6.82萬噸)、古瓦哈提(?。?5.00萬噸)、西里古里(印)(14.26萬噸)、吉大港(孟)(8.50萬噸)、古努爾(?。?.02萬噸)、科欽(印)(4.62萬噸)、哥印拜陀(?。?.32萬噸)、林貝(馬拉維)(0.89萬噸)(圖4)。
從拍賣成交價格來看,全球拍賣成交均價整體呈現下滑趨勢。其中,非洲、斯里蘭卡等地區(qū)的拍賣成交均下滑明顯。
三大拍賣行中。非洲最主要拍賣市場——蒙巴薩拍賣行2019年的成交均價為204美分/千克,同比下滑16.0%,連續(xù)兩年出現下滑。十年來,蒙巴薩的成交均價一直處于波動狀態(tài),沒有明顯提升,價格最高為2012年的288美分/千克(圖5)。
印度最主要拍賣市場——加爾各答拍賣行2019年的成交均價為170.68印度盧比/千克,較2018年增長1.96%。十年來,加爾各答拍賣行的成交均價保持穩(wěn)定上升狀態(tài),從2010年的130.39印度盧比/千克上漲到170.68印度盧比/千克,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.0%(圖6)。
斯里蘭卡最主要拍賣市場——科倫坡拍賣行2019年的成交均價為545.05斯里蘭卡盧比/千克,較2018年降低6.34%,連續(xù)兩年出現價格下滑。十年來,科倫坡拍賣行的成交均價呈波動上升的態(tài)勢,近兩年出現回落,從2010年的370.48斯里蘭卡盧比/千克提升到2019年的545.05斯里蘭卡盧比/千克,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.4%(圖7)。
消費
據國際茶葉委員會(ITC)統計數據。2019年,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為585.9萬噸。最大的國家仍是中國,達227.6萬噸,居第二位是印度,為110.9萬噸,其次是土耳其26.3萬噸,巴基斯坦20.6萬噸,俄羅斯14.4萬噸,美國11.7萬噸,埃及10.9萬噸,日本10.3萬噸,英國10.1萬噸,印度尼西亞9.7萬噸(表4)。
在產茶國中,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茶葉消費大國,茶葉生產國仍然是目前全球茶葉主要消費國。非傳統產茶國中,巴基斯坦、俄羅斯、美國、英國、埃及均是非常有潛力的消費市場。
從人均消費看,2019年全球茶葉人均消費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土耳其,人均每年消費茶葉3.04千克,第二位是利比亞的3.02千克/人/年,第三位是摩洛哥的2.07千克/人/年。中國香港、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均排在人均消費量的前15位,其中中國香港排在第六(1.59千克/人/年),中國大陸排第七(1.55千克/人/年),中國臺灣排第十一(1.31千克/人/年)(圖8)。主要茶葉生產國中的印度、肯尼亞的人均消費量未排進前十五,仍有很大的消費提升空間。
國際貿易
1.茶葉出口
由于全球經濟持續(xù)低迷,近年來世界茶葉出口市場整體保持在平穩(wěn)狀態(tài),2019年世界茶葉出口為189.5萬噸(圖9),比2018年的185.4萬噸增加了4.1萬噸,增長了2.2%,延續(xù)近年來的升勢,創(chuàng)造了近10年全球出口量的新高。近十年來,世界茶葉出口在2012-2013年有一次大幅攀升,此后有所下降,2017年后開始重新上漲,連續(xù)兩年突破180萬噸。2019年全球茶葉總出口量占總產量比重為30.8%,占總產量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(圖10),世界70%的茶葉在生產國本國內直接消費或存貯,在全球茶葉產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,世界茶葉貿易增長緩慢。

從主要生產國出口情況看(表5):2019年,世界茶葉出口量排在第一位的是肯尼亞,達49.7萬噸,占26.2%,其次是中國,為36.7萬噸,占19.4%,第三是斯里蘭卡,29.0萬噸,占15.3%,印度24.4萬噸,越南13.6萬噸,阿根廷7.5萬噸。出口量前十國家和地區(qū)中,肯尼亞、中國、斯里蘭卡、越南、阿根廷、盧旺達等六國在2019年茶葉出口實現正增長,其中,2019年越南茶葉出口增長率達到14%;印度、烏干達、印尼、馬拉維等四國茶葉出口比上一年都有所減少,印尼更是連續(xù)兩年出現10%以上降幅。
2.茶葉進口
2019年世界茶葉總進口量為180.4萬噸(圖11),較2018年增長1.6%。2010-2019年十年間全球茶葉進口量變化不大,基本穩(wěn)定在170萬噸上下,總體呈緩慢上升態(tài)勢,十年間的復合增長率約為0.96%。
分國家進口情況:2019年,世界茶葉進口量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巴基斯坦,達20.6萬噸,占11.4%,其次是俄羅斯,為14.4萬噸,第三是美國,11.7萬噸,往后依次為英國10.4萬噸,埃及10.9萬噸,摩洛哥8.3萬噸,伊朗8.1萬噸,阿聯酋4.8萬噸,伊拉克4.3萬噸(表6)。
在各主要進口國中,巴基斯坦2019年茶葉進口量延續(xù)上漲趨勢,進口20.6萬噸,增長7.3%,穩(wěn)居全球第一,主要供應國為肯尼亞,從肯尼亞進口15.8萬噸,占比77%;埃及、摩洛哥、伊朗等國家茶葉進口量增長明顯,俄羅斯、美國、英國等歐美國家的茶葉進口量在2019年持續(xù)下滑,俄羅斯的進口量在2019年更是減少了近10%;此外,阿聯酋和伊拉克的進口量也有出現不同幅度下滑。
結束語
2020年,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嚴重挑戰(zhàn)公共衛(wèi)生安全,全面沖擊世界經濟運行,深刻影響社會生活運轉。從全球茶產業(yè)的角度看,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雖然不會對茶產業(yè)本身造成實質性改變,但對短期內的產銷格局、交易方式等都形成了影響。盡管目前尚無法評估其對茶產業(yè)遠期發(fā)展的深層次影響,但安全、健康的理念已明顯深植人心,指明了產業(yè)今后的發(fā)展方向。
根據當前資訊,可以預見:2020年,全球茶園面積擴大的趨勢將明顯停滯,茶葉總產量回調10%以上;盡管茶葉消費總量的慣性緩增將繼續(xù)帶動全球茶葉貿易量增加,但價格增幅有所趨緩;茶葉產銷不平衡格局將出現短時性緩和。今后一段時期的茶葉消費主要增長仍將源自茶葉主產國的內銷增長,新興國家的茶葉消費將在短期內達到階段性頂峰。全球原葉茶仍以紅茶、綠茶為主,但白茶等特種茶類的市場份額將緩慢增大,新品類將豐富市場,也帶來新的變化。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健康需求,對原茶、花草茶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大,天然植物功能飲料市場前景廣闊。
在茶葉主產國,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模式的構建仍是重要話題。受歷史文化影響,當前全球不同茶葉主產國的生產、加工、交易模式處于工業(yè)化與農業(yè)化的兩極,對上、下游的影響也存在明顯分歧。如何兼顧上游的穩(wěn)定和下游的持續(xù)增加,各國國情不同、歷史不同、文化不同,給出的答案也難以統一。而傳統茶葉消費國的消費持續(xù)乃至增長,則包含了消費國對產茶國的文化認同、價值認同、觀念認同、科技認同,甚至更多層面理解與認可。
產品開發(fā)上,在拓展原葉茶消費市場的同時,茶產業(yè)應加強對花草茶、果味茶的開發(fā);不斷創(chuàng)新新型茶葉飲用形態(tài);各國應聯手拓展中高檔名優(yōu)茶、特種茶的國際市場;還應依托茶葉深加工技術的提升,推進茶葉深加工終端產品的國際化。
在營銷方式上,應加大對跨境電商的運用,依托科技創(chuàng)新盡快實現體驗式消費,謀求營銷模式的突圍。當然,產品與技術的標準化運用是前提。此外,產品的價值提升與文化認同關聯性極大,應采用文化植入的方式,通過抖音等現代傳播手段去影響、培養(yǎng)甚至改變消費國的生活方式。
面對嚴峻的產銷不平衡形勢,全球產業(yè)協作勢在必行。各國茶葉產業(yè)要以開放促協同,促進全方位互聯互通,發(fā)揮產業(yè)集群與專業(yè)市場的資源集聚和產業(yè)協同優(yōu)勢,推進世界級先進茶葉集群建設。以創(chuàng)新提質量,提升茶葉種植科技應用水平,加強上下游企業(yè)間的產業(yè)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,充分發(fā)揮規(guī)模效應與協同效應,建設現代化產業(yè)鏈。以時尚求躍變,不斷提升茶葉品飲時尚引領能力,深化對各國文化元素的發(fā)掘與應用,強化設計能力、豐富產品品類、完善品牌建設,不斷提升茶葉產品附加值。以綠色增潛力,完善綠色制造體系,推進全行業(yè)社會責任建設,增強行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能力,打造茶行業(yè)“命運共同體”。
來源于:中國茶葉流通協會